贵州省生态环境系统: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

时间: 2021-12-22

信息来源: 贵州日报

文字大小: 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
【打印本页】



水清岸绿的清水江畔



初冬时节,乌江水清。
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党支部书记、乌江六冲河化屋村河段河长张玉芝,正带着护河员沿着河岸巡河,清理沿岸垃圾。
六冲河是乌江一级支流,干流全长273.4公里,流域面积1.1万平方公里,是毕节市境内的最大河流,也是乌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。
今年2月3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码头,沿江岸步行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,对当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。
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,让我备受鼓舞。作为化屋河段河长,我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冲在前面,勇当‘护河先锋’。”张玉芝说。
作为全国首批、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,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着力构建长江、珠江上游绿色屏障,让绿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今年以来,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,积极开展生态环保,守护绿水青山,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。
增强环保意识,守护美丽生态。12月5日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,这天,“弘扬志愿精神·共创生态文明”志愿者活动在贵阳生态科普馆举行,20余名环保志愿者向市民、游客普及生态文明知识,号召大众共同守护青山绿水。“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”“全国十大江河卫士”雷月琴老人向年轻人发出号召:“我愿同年轻的你们,一起为贵阳的生态文明、生态环境做贡献。美丽中国,我们都做行动者,好吗?”当天,志愿者们还前往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“巡河”,捡拾岸边垃圾,并通过开展垃圾分类游戏和发放“水十条”、垃圾分类、环保法等方面宣传资料的方式,向市民及游客宣传环保知识,号召市民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。
制度建设为生态环保保驾护航。为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可操作性,安顺市连续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及配套制度措施,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制度化。9月27日,安顺市生态环境局与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安顺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《关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恢复性司法工作机制的意见(试行)》,于11月4日联合印发《安顺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非诉讼与诉讼程序工作衔接机制办法(试行)》《安顺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衔接机制办法(试行)》,进一步健全完善安顺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。这些制度措施的出台,推进了相关案件处置工作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开展专项行动,打击环境违法犯罪。在毕节市,为严厉打击七星关区生态环境领域偷排偷放、涉危涉重、环境监测数据作假等严重环境违法犯罪,毕节市生态环境局七星关分局、七星关区人民法院、七星关区检察院、七星关公安分局联合印发《毕节市七星关区打击环境违法犯罪“利剑2021-2025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》,大力开展“利剑2021-2025”专项行动。针对重点领域开展利剑行动,今年以来,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、检查企业500余家次,下达整改通知书180份,立案处罚14件、罚款金额99.2万元,关停取缔1家,有力打击一批环境违法企业,形成有效震慑。
今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,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,要求贵州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”。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陈程介绍,今年以来,主要从五个方面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:一是实行污染防治挂牌督战、挂图作战、挂账销号“三挂”打法;二是创新实施十大污染源治理和十大行业减排达标治理“双十工程”;三是创新推行生态环境问题主动发现网格化监管机制和“巡查、明查、暗查”“访群众、查厂外、查厂内”“市(州)大排查、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抽查、组建省级小分队暗查”的“三三制”现场检查法,从严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;四是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“回头看”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曝光问题整改;五是扎实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“双三十”举措,不断提升服务重大项目的能力,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

编辑 王小婷 何涛

编审 王璐瑶 杨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