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召开2026年专业调整论证会

时间: 2025-07-04

信息来源: 教务处 陈慧琳

文字大小: 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
【打印本页】

6月26日上午,学院在图书信息楼十楼第三会议室召开2026年专业调整论证会。学院党委书记李扬波出席会议并讲话,党委副书记、院长万山传达有关会议精神,党委委员、副院长汪怀蓉主持会议,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,各部门主要负责人、各二级学院负责人、企业专家参加会议。

李扬波提出,专业调整是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。我们必须紧扣贵州“四新”“四化”战略需求,尤其是新型工业化与建筑业转型升级方向,动态优化专业布局,确保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。各学院要深化内涵建设,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,强化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,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,将新技术、新工艺融入教学。同时,要加强校企协同,通过产业学院、联合研发等平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,形成“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”的专业群合力。

c19845119d8c2edb588693958b7ca48

万山强调,专业调整要通过科学论证,优化专业设置,使其更加契合贵州省“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、旅游产业化”的“四化”建设需求。要围绕“市场导向、特色鲜明、动态优化”的原则,重点培养智能制造、数字化技术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。要积极融入绿色建筑、BIM技术等新兴业态。

汪怀蓉指出,专业结构调整是服务区域产业升级、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、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路径。要紧盯产业链变化,动态调整专业设置,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。应紧扣产业需求,优化专业布局,深化课程改革与师资培养,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,确保专业调整精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。

会上,建筑工程学院、机电工程学院、艺术设计学院和信息管理学院分别对专业调整方案进行汇报,企业专家对方案给予充分肯定,并建议,要进一步强化新技术课程、加强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建设,引入实际项目案例教学。要加强贵州地方民族特色、文化元素的植入,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调整。要加快构建前沿课程模块,引入产业最新技术标准与案例。